最强小说网 www.zqxsw.net,重生之激荡年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未来的头腾大战,的确叫人头疼。
早期的一些兆头已经在公司内部出现,其实app之间的竞争,本质上都是对用户时间的争夺,也就是每个用户的每个24小时打开这个app会停留多长的时间。
微信号和头条号都是内容生产,所做的便是提供给用户更多的‘内容’,让他们不轻易关闭app。
后来的头条和抖音都做到了,很多用户都是一不小心就发现根本关不了。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害人,毕竟上瘾。
但在商言商,拿着这样的日活数据,广告商才能多掏钱,投资人才给更高的估值。
当温晓光拦下了林长生的抱怨之后,消息自然走漏,再接着头条果然加快速度开始尝试运营。
运营不是他们简单开个会,而是需要公司去堆资源,投入资金也好,微信开放流量也好,不过多少还是有些争议。
“老板不好当。”
便是这份感慨的来源。
然而在这次公司内的争议中,内容生产这四个字其实走向了关注的焦点。
温晓光并未刻意引导,但忽然大家开始觉得内容很重要。
产品战略会议中,便开始有这方面的讨论。
“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,内容生产。其实这个词并不陌生,这样的模式也并非微拓首创,早几年土豆优酷都采用过PGC来丰富网站的内容,内容生产尊重原创,鼓励原创曾是他们的基本原则。”
“不过,这种发于草根的创作模式虽然丰富了内容,但质量参差不齐,取得了一定成功,也产生了不少问题,最关键的是信息分发不够‘自主’,也许有好东西,但用户看不到,只能依赖于一些爆火的内容生产商。”
比如说罗辑思维。
2012年底,罗辑思维的在优酷上线,几年内在各平台的播放超过10亿人次,这家小公司估值也到了几十亿的台阶。
人们只愿意看苹果微软,然而从普通人的视角看,罗辑思维其实是一颗非常成功的创业果实,要知道全世界也只有一个比尔盖茨。
千亿美元级别的公司是碰运气才会遇上的,大多数都是类似罗辑思维这样的创业。
小巧、轻盈、几百个人,几十亿的生意。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反倒比巨头舒服一些。
“去年的移动互联网大会,温总曾提过知识付费,认为这会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领域,我与投资部的李总交流过,公司确实在关注这些企业。”
“我们团队认为,头条号会对微信号产生一定的冲击,但这是一个趋势,头条不做,微拓之外的其他公司就会做,我们不去争抢那些优秀的视频内容生产者,他们也一定会去其他平台,分发自己的作品。”
后来的中国,诞生了一批短视频创业家,不过那时他们的沃土已经不是优酷了,而是B站。
B站于2009年成立,几年间已经聚集了不少用户,渐渐展现出了一个作为内容创作与分享的视频网站的潜质。
不过那里主要还是年轻世代聚集。
都属于内容生产,但与目前张一名所期望的还是有差别。
而且,他的重点虽然涉及到内容生产,但实质上还是偏向于信息分发。
温晓光一路听下来,是觉得,他在借鉴当初微信推出微信号的模式,将内容生产作为一个推广手段。
温晓光说道:“吸引创业者进驻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手段,我至今也没有改变过我的想法,即让他们赚钱,那么就会吸引源源不断的创业者生产更多的内容,吸引更多的用户。”
“但是我有一点改变,我觉得内容生产应该提升一些档次,或者这么说:内容生产加信息分发。”
好几位高管都拿笔记下了这个组合。
温晓光回忆创立微拓的那段岁月,“其实我最初的想法就是做一个内容生产的平台,借用数据挖掘来加强用户粘性,只不过这个模式走到最后还是会回到一样东西。”
黎总等几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,“社交。”
“也可以说是流量入口。”温晓光默认了,“再加上那段时间正好是移动互联网初期,即时通讯软件有机会,我才试着做了微信。我们运气不错,走到今天。”
张一名并未参与过前两年的历程,其实这么说来的话温晓光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,难怪特别设立一个X事业部,并对他委以重任。
对他来说,在微拓是个不错的选择,现在他能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,然而出去就不一定了,如果温晓光这样具备实力和团队的人非要和他做一样的东西……
算了吧。
既然可以志同道合一起,为什么非要头铁和这样一家财力雄厚的小巨头对抗呢。
温晓光又没有去限制他的发挥。
随后他也发言,“所以这也是温总说为什么微拓不走和腾逊一样的路的原因,是因为微拓在计划中,就是要走内容生产+信息分发的。”
温晓光点头,“我其实不止一次阐述过,不过那时候谈论什么是数据挖掘很难,也没人想到一款新闻类的应用,能让微信这样的超级app感到压力。”
“现在看起来水到渠成,那会儿我可是怎么说都说不明白。”他叹了气,终于走了过来,“所以即使微信号受了一点挤压,微拓也要继续去做,内部竞争,革自己的命,一丹……”
“嗯,你说温总。”
“如张一名所言,微拓要支持一部分内容创业者,就像我们支持表情包创业的人一样,今日头条成立的初衷也不仅仅是给人看看新闻,它具备这样的功能,但与此同时,它更多的是信息分发渠道。”
这一点应该契合张一名所想。
“这是微拓的第一手,支持创业者,并尽量吸引他们来到今日头条这个平台。第二手,是一些信息分发的平台,有一些网站acFun、bilibili……虽然本质上都属于信息分发平台,但是面向人群不同,小孩子会去那种网站。”
李一丹明白,“我会去认真考察的。”
“互联网千变万变,但吸引用户点击,这是没有变的,以前是电脑,搜索是需求、社交是需求、购物是需求,以后是手机,手机是随时可以拿出来的,所以有相当多的碎片化时间,坐地铁、上厕所、睡前翻一翻,所以碎片化但有趣的内容一定可以横扫用户的手机屏幕,这就是我看到的趋势,手机让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变化了。若微拓能把这个领域拿下,我们就算真正走出腾逊模式的困境了。”
温晓光讲的自信从容,而且很有逻辑,一众高管听完都对公司的发展路线有了更清晰的感觉。
散会后。
黎文博掏出手机若有所思,他带着疑惑问旁边的李一丹,“碎片化的时间?人真的有老是掏出手机的习惯吗?有什么好看的?”
李一丹挑了挑眉,“额……黎总,你是特别专业的经理人,每天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工作,更不会轻易浪费时间,但我想你可以回去观察观察你的女儿,也许那会有答案,又或者,您今晚下班坐地铁回家。”
这些带有自虐性质的人呐,肯定将每天的时间都用到极致,怎么会有闲情去翻手机,所以他理解不了。
而且他年纪大了,不知道年轻人从手机中获得了多少乐趣。
李一丹给了很礼貌的回答,没好意思说自己上司已经不再年轻。
温晓光在2010年准备迎上这个趋势,2012年终于能具体说出来一点,再有两年4G上来,网速提升之后,短视频就更能说明问题了。
“我去找一... -->>
未来的头腾大战,的确叫人头疼。
早期的一些兆头已经在公司内部出现,其实app之间的竞争,本质上都是对用户时间的争夺,也就是每个用户的每个24小时打开这个app会停留多长的时间。
微信号和头条号都是内容生产,所做的便是提供给用户更多的‘内容’,让他们不轻易关闭app。
后来的头条和抖音都做到了,很多用户都是一不小心就发现根本关不了。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害人,毕竟上瘾。
但在商言商,拿着这样的日活数据,广告商才能多掏钱,投资人才给更高的估值。
当温晓光拦下了林长生的抱怨之后,消息自然走漏,再接着头条果然加快速度开始尝试运营。
运营不是他们简单开个会,而是需要公司去堆资源,投入资金也好,微信开放流量也好,不过多少还是有些争议。
“老板不好当。”
便是这份感慨的来源。
然而在这次公司内的争议中,内容生产这四个字其实走向了关注的焦点。
温晓光并未刻意引导,但忽然大家开始觉得内容很重要。
产品战略会议中,便开始有这方面的讨论。
“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,内容生产。其实这个词并不陌生,这样的模式也并非微拓首创,早几年土豆优酷都采用过PGC来丰富网站的内容,内容生产尊重原创,鼓励原创曾是他们的基本原则。”
“不过,这种发于草根的创作模式虽然丰富了内容,但质量参差不齐,取得了一定成功,也产生了不少问题,最关键的是信息分发不够‘自主’,也许有好东西,但用户看不到,只能依赖于一些爆火的内容生产商。”
比如说罗辑思维。
2012年底,罗辑思维的在优酷上线,几年内在各平台的播放超过10亿人次,这家小公司估值也到了几十亿的台阶。
人们只愿意看苹果微软,然而从普通人的视角看,罗辑思维其实是一颗非常成功的创业果实,要知道全世界也只有一个比尔盖茨。
千亿美元级别的公司是碰运气才会遇上的,大多数都是类似罗辑思维这样的创业。
小巧、轻盈、几百个人,几十亿的生意。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反倒比巨头舒服一些。
“去年的移动互联网大会,温总曾提过知识付费,认为这会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领域,我与投资部的李总交流过,公司确实在关注这些企业。”
“我们团队认为,头条号会对微信号产生一定的冲击,但这是一个趋势,头条不做,微拓之外的其他公司就会做,我们不去争抢那些优秀的视频内容生产者,他们也一定会去其他平台,分发自己的作品。”
后来的中国,诞生了一批短视频创业家,不过那时他们的沃土已经不是优酷了,而是B站。
B站于2009年成立,几年间已经聚集了不少用户,渐渐展现出了一个作为内容创作与分享的视频网站的潜质。
不过那里主要还是年轻世代聚集。
都属于内容生产,但与目前张一名所期望的还是有差别。
而且,他的重点虽然涉及到内容生产,但实质上还是偏向于信息分发。
温晓光一路听下来,是觉得,他在借鉴当初微信推出微信号的模式,将内容生产作为一个推广手段。
温晓光说道:“吸引创业者进驻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手段,我至今也没有改变过我的想法,即让他们赚钱,那么就会吸引源源不断的创业者生产更多的内容,吸引更多的用户。”
“但是我有一点改变,我觉得内容生产应该提升一些档次,或者这么说:内容生产加信息分发。”
好几位高管都拿笔记下了这个组合。
温晓光回忆创立微拓的那段岁月,“其实我最初的想法就是做一个内容生产的平台,借用数据挖掘来加强用户粘性,只不过这个模式走到最后还是会回到一样东西。”
黎总等几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,“社交。”
“也可以说是流量入口。”温晓光默认了,“再加上那段时间正好是移动互联网初期,即时通讯软件有机会,我才试着做了微信。我们运气不错,走到今天。”
张一名并未参与过前两年的历程,其实这么说来的话温晓光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,难怪特别设立一个X事业部,并对他委以重任。
对他来说,在微拓是个不错的选择,现在他能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,然而出去就不一定了,如果温晓光这样具备实力和团队的人非要和他做一样的东西……
算了吧。
既然可以志同道合一起,为什么非要头铁和这样一家财力雄厚的小巨头对抗呢。
温晓光又没有去限制他的发挥。
随后他也发言,“所以这也是温总说为什么微拓不走和腾逊一样的路的原因,是因为微拓在计划中,就是要走内容生产+信息分发的。”
温晓光点头,“我其实不止一次阐述过,不过那时候谈论什么是数据挖掘很难,也没人想到一款新闻类的应用,能让微信这样的超级app感到压力。”
“现在看起来水到渠成,那会儿我可是怎么说都说不明白。”他叹了气,终于走了过来,“所以即使微信号受了一点挤压,微拓也要继续去做,内部竞争,革自己的命,一丹……”
“嗯,你说温总。”
“如张一名所言,微拓要支持一部分内容创业者,就像我们支持表情包创业的人一样,今日头条成立的初衷也不仅仅是给人看看新闻,它具备这样的功能,但与此同时,它更多的是信息分发渠道。”
这一点应该契合张一名所想。
“这是微拓的第一手,支持创业者,并尽量吸引他们来到今日头条这个平台。第二手,是一些信息分发的平台,有一些网站acFun、bilibili……虽然本质上都属于信息分发平台,但是面向人群不同,小孩子会去那种网站。”
李一丹明白,“我会去认真考察的。”
“互联网千变万变,但吸引用户点击,这是没有变的,以前是电脑,搜索是需求、社交是需求、购物是需求,以后是手机,手机是随时可以拿出来的,所以有相当多的碎片化时间,坐地铁、上厕所、睡前翻一翻,所以碎片化但有趣的内容一定可以横扫用户的手机屏幕,这就是我看到的趋势,手机让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变化了。若微拓能把这个领域拿下,我们就算真正走出腾逊模式的困境了。”
温晓光讲的自信从容,而且很有逻辑,一众高管听完都对公司的发展路线有了更清晰的感觉。
散会后。
黎文博掏出手机若有所思,他带着疑惑问旁边的李一丹,“碎片化的时间?人真的有老是掏出手机的习惯吗?有什么好看的?”
李一丹挑了挑眉,“额……黎总,你是特别专业的经理人,每天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工作,更不会轻易浪费时间,但我想你可以回去观察观察你的女儿,也许那会有答案,又或者,您今晚下班坐地铁回家。”
这些带有自虐性质的人呐,肯定将每天的时间都用到极致,怎么会有闲情去翻手机,所以他理解不了。
而且他年纪大了,不知道年轻人从手机中获得了多少乐趣。
李一丹给了很礼貌的回答,没好意思说自己上司已经不再年轻。
温晓光在2010年准备迎上这个趋势,2012年终于能具体说出来一点,再有两年4G上来,网速提升之后,短视频就更能说明问题了。
“我去找一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