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强小说网 www.zqxsw.net,旺夫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郭举人五月离京, 一路上如何艰辛暂且不论,他回到熟悉的宿州城已经是六月中旬,这时候府学刚好放了秋收假, 让乡野出身的学子归家务农, 就有学子结伴去集市上买东西带回家,郭举人下马车就撞见他们, 互相都是一愣。
“郭兄!”
“是郭兄啊!”
“听闻你岁首赴京应考, 怎么一去半载?”
“郭兄中举之后我们就没好好聊过, 今儿碰了头,该吃杯酒。”
几人说着真要找地方吃酒去,郭举人还想推脱,说他稍作休整还得去租个马车上松阳县。
“那也不急在一时半刻, 咱们先去吃酒, 吃好了你好生休息一晚,明儿个再走不行?从府城去松阳县也要好几天吧。”
“我记得郭兄是澧县人, 出身松阳县的不是卫兄?”
提到卫成, 旧时同窗心里一热, 都满是期待看向郭举人,郭举人点点头,称他正是受卫庶常所托上其老家送信。
“卫……庶常?翰林院庶常??卫兄他馆选进翰林院了???”
同窗几人差点跳起来, 说话声也陡然拔高。
皇榜放出来之后, 就有快马从京城出发将喜报发往全国。松阳学子卫成中了二榜进士, 这边自然也有人来。报喜的根本没等馆选就出发了, 一路快马加鞭, 早已经把消息带到宿州发到松阳县。府学学子全听说了,本届新应试的有三人,加上往届还有四人,乾元九年赴京赶考的举人当中有七个是宿州府学出身。其中六人会试折了,唯独卫成,会试一百九十八,殿试二甲第八,总榜十一,是皇上钦点的二榜进士,正经进士出身。
这消息一传回来就像水溅进油锅,啪一下,就炸开了。
刚听说那会儿还有人当是玩笑,跟着笑了一通之后发现是认真的,就懵了。
卫成啊,松阳乡间出身的卫成啊,跟他们一起读过将近两年书,他在府学时的确总拿一甲,可宿州府学的学子放到全国去比算得了什么?怎么他初应会试就中了,应殿试又中了,两回排名相差还那么大!等于说从一百九十八直接跳到十一……发回来的喜报真没错误?这种事有可能吗?
真有人去确认。
官差听完笑死,反问说皇榜这么写的,能有错?
皇榜最上面一行是排名,中间是人名,底下备注有籍贯,出自本省宿州府松阳县的卫成有几个?不是他还能是谁?
旧时同窗这才接受了他中进士这个事情。
哪怕接受了,想想都还觉得不可思议,进士啊,那可是进士,三年一届科举,皇上只会赐下一百左右的正经进士出身,另有差不多二百同进士。分摊到全国,一个地方能出几个进士?宿州这边好多年没出过了,没想到这届出了个排名如此之高的,人还十分年轻,不过二十出头。
有人说皇上仿佛也很年轻,会提拔年轻学子不奇怪。
又一想,全国上下那么多年轻学子,就他青云直上飞黄腾达了……占本事,也占运势。
自己身边出了个进士老爷这种事,想想都觉得匪夷所思。
进士老爷一年前就跟他们吃喝在一起,坐在一处读书写文章,他当时精穷精穷的,给同窗们亲身示范过什么叫精打细算过日子,平常生活非常简朴,抽空还会抄书。
就这个人,发达了。
得知他中进士旧时同窗就议论了好些天,现在郭举人返乡带回新的消息,说他馆选又中,如今不是卫进士,而是卫庶常。他在京城安了家,已经去翰林院报道了。
“天!我的天!卫兄这也……这实在是……这……”
“翰林院!那可是翰林院!天下读书人削尖脑袋都想挤进去的好地方!”
“卫兄发达了啊!”
“非进士不入翰林,非翰林不入内阁!发达了!真发达了!”
郭举人都还没说五百两银子的事,大家伙儿已经羡慕坏了,后来一起吃酒还在说同人不同命,说原先一起在府学读书,也知道卫成悟性好,可真没感觉差距有那么大。结果现在呢?同窗大多还在熬着卯足劲赶下届乡试,人家金榜题名春风得意。
吃过酒以后,郭举人没跟他们耗着,赶紧找地方休息了一场,休息好之后又准备了水和干粮,雇马车往松阳县去。到松阳县已是好几天后,他没在县城里停,让赶车人直接上卫成老家。
这时候都六月下旬,今年地方上热,稻子熟得快,整个县里都在准备收割,这时候,村口驶来一辆马车。
要是早两年,马车在后山村很不常见,来一辆都能引起围观。自从卫成中举,卫家老屋时常有人登门拜访,他中进士以后更不得了,家中门槛都磨平了一寸。这时候再来一辆看着就不咋样的马车,乡里乡亲都提不起劲儿。
郭举人从车上下来,给赶车人结了钱,转身正想跟人打听卫家怎么走,就有个脖子上搭汗巾子的老汉伸手指了个方向:“想去卫家?你顺那边走,走过去看哪个院子最热闹就是了。”
“老乡你怎么看出我要去卫家?”
老汉拿汗巾子在脸上抹了一把:“看你穿长衫,是体面人,不是来找卫家人,难不成还是别家亲戚?小兄弟你是卫三郎的同窗朋友还是什么人?他人又不在,这会儿去他家干啥?”
郭举人说:“我本是澧县人,与卫兄原是府学同窗,岁首一道赴京赶考,他中了,我不幸落榜,我刚从京城回来,顺带给他捎封家信。”
万万没想到这是来给卫成送信的。
六旬老汉一个激动,主动说要带他过去。
“小兄弟你也是举人老爷?你怎么称呼?”
“我姓郭。”
“那郭举人怎么是你来送信?卫三郎他不回来?”
“这个等我读了卫兄的家信你就知道。”
郭举人被村里老汉领到卫家院坝下,这时院坝上面正热闹,上面占了好几个乡下婆娘,围着不知道在说什么。看有人来她们停了嘴,扭头问谁啊?来找谁的?
六旬老汉抬头就喊了一声,喊卫父出来,说京城来人了。
吴氏站在靠里的位置,被几个婆娘给挡住了,听到这话她拨开人走出来:“你说啥?”
“我说这是去京城考完落榜回来的举人老爷,说他替你儿子捎信来,进士他爹在不在?让他赶紧出来吧,人到齐准备读信了。”
郭举人听着这段,真是扎心。
心想乡下人就是不会说话!
算了算了,看在卫兄的份上,不同他计较!
郭举人冲吴氏拱手作揖,把他那段自我介绍又说了一遍,请进士娘赶紧把家里人聚过来,前前后后的事信上都说清楚了,读完大家就明白,都不必解释太多。
吴氏先使人去卫成他大叔公家通知,然后进里屋准备把歇晌... -->>
郭举人五月离京, 一路上如何艰辛暂且不论,他回到熟悉的宿州城已经是六月中旬,这时候府学刚好放了秋收假, 让乡野出身的学子归家务农, 就有学子结伴去集市上买东西带回家,郭举人下马车就撞见他们, 互相都是一愣。
“郭兄!”
“是郭兄啊!”
“听闻你岁首赴京应考, 怎么一去半载?”
“郭兄中举之后我们就没好好聊过, 今儿碰了头,该吃杯酒。”
几人说着真要找地方吃酒去,郭举人还想推脱,说他稍作休整还得去租个马车上松阳县。
“那也不急在一时半刻, 咱们先去吃酒, 吃好了你好生休息一晚,明儿个再走不行?从府城去松阳县也要好几天吧。”
“我记得郭兄是澧县人, 出身松阳县的不是卫兄?”
提到卫成, 旧时同窗心里一热, 都满是期待看向郭举人,郭举人点点头,称他正是受卫庶常所托上其老家送信。
“卫……庶常?翰林院庶常??卫兄他馆选进翰林院了???”
同窗几人差点跳起来, 说话声也陡然拔高。
皇榜放出来之后, 就有快马从京城出发将喜报发往全国。松阳学子卫成中了二榜进士, 这边自然也有人来。报喜的根本没等馆选就出发了, 一路快马加鞭, 早已经把消息带到宿州发到松阳县。府学学子全听说了,本届新应试的有三人,加上往届还有四人,乾元九年赴京赶考的举人当中有七个是宿州府学出身。其中六人会试折了,唯独卫成,会试一百九十八,殿试二甲第八,总榜十一,是皇上钦点的二榜进士,正经进士出身。
这消息一传回来就像水溅进油锅,啪一下,就炸开了。
刚听说那会儿还有人当是玩笑,跟着笑了一通之后发现是认真的,就懵了。
卫成啊,松阳乡间出身的卫成啊,跟他们一起读过将近两年书,他在府学时的确总拿一甲,可宿州府学的学子放到全国去比算得了什么?怎么他初应会试就中了,应殿试又中了,两回排名相差还那么大!等于说从一百九十八直接跳到十一……发回来的喜报真没错误?这种事有可能吗?
真有人去确认。
官差听完笑死,反问说皇榜这么写的,能有错?
皇榜最上面一行是排名,中间是人名,底下备注有籍贯,出自本省宿州府松阳县的卫成有几个?不是他还能是谁?
旧时同窗这才接受了他中进士这个事情。
哪怕接受了,想想都还觉得不可思议,进士啊,那可是进士,三年一届科举,皇上只会赐下一百左右的正经进士出身,另有差不多二百同进士。分摊到全国,一个地方能出几个进士?宿州这边好多年没出过了,没想到这届出了个排名如此之高的,人还十分年轻,不过二十出头。
有人说皇上仿佛也很年轻,会提拔年轻学子不奇怪。
又一想,全国上下那么多年轻学子,就他青云直上飞黄腾达了……占本事,也占运势。
自己身边出了个进士老爷这种事,想想都觉得匪夷所思。
进士老爷一年前就跟他们吃喝在一起,坐在一处读书写文章,他当时精穷精穷的,给同窗们亲身示范过什么叫精打细算过日子,平常生活非常简朴,抽空还会抄书。
就这个人,发达了。
得知他中进士旧时同窗就议论了好些天,现在郭举人返乡带回新的消息,说他馆选又中,如今不是卫进士,而是卫庶常。他在京城安了家,已经去翰林院报道了。
“天!我的天!卫兄这也……这实在是……这……”
“翰林院!那可是翰林院!天下读书人削尖脑袋都想挤进去的好地方!”
“卫兄发达了啊!”
“非进士不入翰林,非翰林不入内阁!发达了!真发达了!”
郭举人都还没说五百两银子的事,大家伙儿已经羡慕坏了,后来一起吃酒还在说同人不同命,说原先一起在府学读书,也知道卫成悟性好,可真没感觉差距有那么大。结果现在呢?同窗大多还在熬着卯足劲赶下届乡试,人家金榜题名春风得意。
吃过酒以后,郭举人没跟他们耗着,赶紧找地方休息了一场,休息好之后又准备了水和干粮,雇马车往松阳县去。到松阳县已是好几天后,他没在县城里停,让赶车人直接上卫成老家。
这时候都六月下旬,今年地方上热,稻子熟得快,整个县里都在准备收割,这时候,村口驶来一辆马车。
要是早两年,马车在后山村很不常见,来一辆都能引起围观。自从卫成中举,卫家老屋时常有人登门拜访,他中进士以后更不得了,家中门槛都磨平了一寸。这时候再来一辆看着就不咋样的马车,乡里乡亲都提不起劲儿。
郭举人从车上下来,给赶车人结了钱,转身正想跟人打听卫家怎么走,就有个脖子上搭汗巾子的老汉伸手指了个方向:“想去卫家?你顺那边走,走过去看哪个院子最热闹就是了。”
“老乡你怎么看出我要去卫家?”
老汉拿汗巾子在脸上抹了一把:“看你穿长衫,是体面人,不是来找卫家人,难不成还是别家亲戚?小兄弟你是卫三郎的同窗朋友还是什么人?他人又不在,这会儿去他家干啥?”
郭举人说:“我本是澧县人,与卫兄原是府学同窗,岁首一道赴京赶考,他中了,我不幸落榜,我刚从京城回来,顺带给他捎封家信。”
万万没想到这是来给卫成送信的。
六旬老汉一个激动,主动说要带他过去。
“小兄弟你也是举人老爷?你怎么称呼?”
“我姓郭。”
“那郭举人怎么是你来送信?卫三郎他不回来?”
“这个等我读了卫兄的家信你就知道。”
郭举人被村里老汉领到卫家院坝下,这时院坝上面正热闹,上面占了好几个乡下婆娘,围着不知道在说什么。看有人来她们停了嘴,扭头问谁啊?来找谁的?
六旬老汉抬头就喊了一声,喊卫父出来,说京城来人了。
吴氏站在靠里的位置,被几个婆娘给挡住了,听到这话她拨开人走出来:“你说啥?”
“我说这是去京城考完落榜回来的举人老爷,说他替你儿子捎信来,进士他爹在不在?让他赶紧出来吧,人到齐准备读信了。”
郭举人听着这段,真是扎心。
心想乡下人就是不会说话!
算了算了,看在卫兄的份上,不同他计较!
郭举人冲吴氏拱手作揖,把他那段自我介绍又说了一遍,请进士娘赶紧把家里人聚过来,前前后后的事信上都说清楚了,读完大家就明白,都不必解释太多。
吴氏先使人去卫成他大叔公家通知,然后进里屋准备把歇晌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